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
2024 12 v.41 3-14
收入视角下我国共同富裕指数的测算与分解——基于CFPS数据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技术变迁的动力、机制与政策研究”(19ZDA047);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“财政分权视域下环境污染治理的省际政策协调研究”(20BJY081);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数字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方法研究”(23A0670)
邮箱(Email): 448560773@qq.com;
DOI: 10.19343/j.cnki.11-1302/c.2024.12.001
中文作者单位:

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;

摘要(Abstract):

科学、准确地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意义重大。本文基于收入视角和微观个体年收入数据,提出一种新的共同富裕指数测算方法,建立共同富裕指数、总体富裕指数以及共享富裕效率之间的直接联系。基于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,得出如下结论。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,每两年平均增长29.782%,其中总体富裕指数增长是主要推动力。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高于中部地区,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高于西部地区;所有地区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能够大幅提升共同富裕水平。东部地区、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每两年分别增长30.524%、27.397%和31.335%。从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差距来看,东部和中部的差距,以及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均呈现扩大变化趋势,尤其是东部和西部差距较大。本文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依据。

关键词(KeyWords): 共同富裕指数;总体富裕指数;共享富裕效率
参考文献

[1]钞小静,任保平.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[J].财经问题研究, 2022(7):3–11.

[2]陈丽君,郁建兴,徐铱娜.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[J].治理研究, 2021, 37(4):5–16, 2.

[3]陈宗胜,杨希雷.论中国共同富裕测度指标和阶段性进展程度[J].经济研究, 2023, 58(9):79–97.

[4]程恩富,刘伟.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[J].马克思主义研究, 2012(6):41–47, 159.

[5]范从来.益贫式增长与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[J].经济研究, 2017, 52(12):14–16.

[6]龚斌磊,钱泽森,李实.共同富裕的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[J].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 2023, 40(12):5–26.

[7]洪银兴.以包容效率与公平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[J].经济学家, 2022(2):5–15.

[8]胡鞍钢,周绍杰. 2035中国:迈向共同富裕[J].北京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2, 22(1):1–22.

[9]李金昌,余卫.共同富裕统计监测评价探讨[J].统计研究, 2022, 39(2):3–17.

[10]李实.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[J].经济研究, 2021, 56(11):4–13.

[11]李实,陈宗胜,史晋川,等.“共同富裕”主题笔谈[J].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 2022, 52(1):6–21.

[12]李实,朱梦冰.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[J].管理世界, 2022, 38(1):52–61, 76, 62.

[13]厉以宁.以共同富裕为目标,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,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[J].经济研究, 2002(12):6–8.

[14]刘培林,钱滔,黄先海,等.共同富裕的内涵、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[J].管理世界, 2021, 37(8):117–129.

[15]吕光明,陈欣悦. 2035年共同富裕阶段目标实现指数监测研究[J].统计研究, 2022, 39(4):3–20.

[16]马晓君,王梦宇,于渊博,等.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研究[J].农业经济问题, 2024(2):35–51.

[17]逄锦聚.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共同富裕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[J].经济学动态, 2021(5):8–16.

[18]万海远,陈基平.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量化方法[J].财贸经济, 2021, 42(12):18–33.

[19]卫兴华.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[J].经济纵横, 2013(1):1–7.

[20]解安,侯启缘.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探析——理论内涵、指标测度及三大逻辑关系[J].河北学刊, 2022, 42(1):131–139.

[21]尹向飞,段文斌.中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研究[J].上海经济研究, 2017(12):24–36.

[22]张国峰,王永进.中国城市间工资差距的集聚效应与选择效应——基于“无条件分布特征—参数对应”方法的研究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8(12):60–78.

[23]张平.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[J].经济研究, 1998(8):59–66.

[24] Anand R, Mishra S, Peiris S J. Inclusive Growth: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[J]. IMF Working Paper, 2013, 13(135):1.

[25] Klugman J, Rodríguez F, Choi H J. The HDI 2010:New Controversies, Old Critiques[J].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, 2011, 9(2):249–288.

[26] Lakner C, Negre M, Prydz E B. Twinning the Goals:How Can Promoting Shared Prosperity Help to Reduce Global Poverty[R].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, 2014.

[27]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(UNDP).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[M]. New York: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90.

(1)随着共同富裕标准的提高,s M会高于中等收入的最低标准。

(1)不同的文献对该指标的表述不同,本文采用张平(1998),张国峰和王永进(2018)的表述,称该指标为泰尔零阶指数。

(1)当然,共享富裕效率标准取0.8,存在较大主观性,有必要深入分析,这里主要用于举例说明。

(2)性质4成立的理由如下,由于共享富裕效率的取值范围为[0,1],因此当总体富裕程度较低时,即使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消除了收入不平等,共同富裕指数最大也就等于总体富裕指数,仍然处于较低水平,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,只有通过提升总体富裕程度来实现共同富裕。当总体富裕程度很高时,泰尔零阶指数每降低0.01,那么共享富裕效率上升1%,共同富裕指数增加1%,这个数值较高。

(3)考威尔.不平等测度[M].第3版.徐雷等译.上海:格致出版社,2019:151.

(1)选择CFPS的家庭经济调查数据库数据中完整的25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,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和甘肃。数据来源的网址为https://www.isss.pku.edu.cn/cfps/。

(2)例如,一个家庭有4个成员,家庭纯收入为40000元,那么在利用公式(1)测算共同富裕指数时,应计算4个个体,每个个体的年收入为10000元。

(3)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,网址为https://www.stats.gov.cn/xxgk/jd/sjjd2020/201901/t20190122_1764777.html。

(4)因篇幅所限,各指标增长率结果以附表1展示,见《统计研究》网站所列附件。下同。

(1)对于总体富裕指数,4种类型分别为总体富裕持续领先型、总体富裕后发追赶型、总体富裕被追赶型和总体富裕持续落后型省份。对于共享富裕效率,4种类型分别为共享富裕效率持续领先型、共享富裕效率后发追赶型、共享富裕效率被追赶型和共享富裕效率持续落后型省份。

(2)因篇幅所限,各指标增长率结果以附表2展示。

(3)本文研究样本中,东部地区包括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辽宁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,西部地区包括广西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和甘肃,中部地区包括山西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和湖南。

(1)因篇幅所限,东中部地区和东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指数差距及其来源以附图1和附图2展示。

基本信息:

DOI:10.19343/j.cnki.11-1302/c.2024.12.001

中图分类号:F126

引用信息:

[1]尹向飞.收入视角下我国共同富裕指数的测算与分解——基于CFPS数据[J].统计研究,2024,41(12):3-14.DOI:10.19343/j.cnki.11-1302/c.2024.12.001.

基金信息: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技术变迁的动力、机制与政策研究”(19ZDA047);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“财政分权视域下环境污染治理的省际政策协调研究”(20BJY081);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数字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方法研究”(23A0670)

检 索 高级检索

引用

GB/T 7714-2015 格式引文
MLA格式引文
APA格式引文